合肥:常态化根治欠薪
日期:2016-02-03 10:00:59 来源:近日,合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建设领域农民工为维权维稳工作会议,会议要求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保障,全力以赴打好2016年春节前全市清欠工作的主动仗。
召开这样的农民工维权工作会议在合肥市已经不是第一次,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早计划、早发力、早治理,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常态化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机制。与往年相比,2015年该市农民工维权工作整体形势持续好转,截至12月底,全市农民工工资保障金账户总余额约为9.56亿元,共立案受理拖欠工程款案件368起近1.26亿人民币,涉及农民工约8200人,清欠率达97.2%。
立足长效,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属地管理”一直是该市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所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合肥市逐步形成了市本级、县区级、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四级投诉窗口”的网络化工作体系。合肥市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处成立6个片区督导组,对全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进行调度;各县(市)区、开发区对所在辖区的维权隐患工程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工地现场则需实行用工实名制管理:张贴维权公示牌,并配备劳务员,建立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等管理台账等。对国有投资建设工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保障房等项目,以及有拖欠工资记录的重点单位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被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专人跟踪检查,督促工资按时支付。
把控源头,深挖欠薪根源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边清边欠、前清后欠问题,2014年1月1日起,该市全面实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要求自当日起合肥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在所在地银行开设专用账户,将农民工工资从工程款中剥离出来注入专用账户,并委托银行对农民工工资统一打卡发放。设立“专户”后,施工企业工资怎么发、发多少,各级建管部门可以随时进行动态监管。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办理“专户”2137个,建户率达100%;实名为18.58万多位农民工发放工资约100亿元,专户管理项目均未发生严重的工资拖欠群体性投诉事件。2015年6月,合肥市又实行了房屋预售资金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措施,进一步筑牢 “防护网”。
针对工程结算纠纷导致农民工工资发放的问题,合肥市在201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于2016年全面实行工程造价“三备案”制度,即建立“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价”、“竣工结算价”备案系统,构建先结算后备案的刚性制度,破解了建设项目“久拖不决”的难题,逐步实现国有投资项目从招投标至竣工验收备案全过程工程造价监管,避免因长期拖欠工程尾款而引发的欠薪问题。
动态监管,依法处置违规行为
合肥市坚持对在建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市场行为监督检查,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市场行为全部纳入管理部门的动态监管,“专户管理”和“实名制管理”是监管重点之一。通过检查,对所有在建项目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一旦项目出现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隐患,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督促责任各方及时解决。在两年的“专户管理”信息积累基础上,将差别化管理延伸到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拟于今年出台并实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差别化缴存办法。
重大节假日期间,该市都会有计划的开展多轮隐患排查,实时更新隐患项目情况,跟踪监督隐患项目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拖欠行为一律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并根据影响程度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扣除信用分、限制建筑经营活动、拉入“黑名单”、清出合肥建筑市场等处罚,形成“一处拖欠、处处受限,守信褒扬、失信受惩”的诚信协调机制。